分享緣起
在2013 年春夏之間,許多牌卡禮物忽然送到我身邊,「印度神祇卡」(gods and goddesses)是其中一副。當時因為瑣事繁忙就把得來的幾副牌卡堆放在書架某處,一種束之高閣的暢快,暫時將之歸位。想著有一天一定會拿來細細品味的。不想事隔多年,今年5月中疫情嚴竣,開始清理居家、斷捨離用不上的舊物時,這副牌卡就這樣掉了出來。
想想,是該拿出來品味探索的時候了。就在六月上旬新月雙子的那一天,感應到想要把這一套古老智慧、善知識分享出去的意念,好東西不應該只停留在我手邊… 當時也做了新月許願儀式,因此再沒有懶散與藉口不執行了吧,就這樣我為自己挖了個坑。
真的要跳坑的那一兩天,內心又猶豫了起來,反覆翻看幾次卡牌,上面的文字言簡意賅,然則印度教的神祇有成千上萬個,背景是好幾部史詩神話故事如:《吠陀經》、《羅摩衍那》和《摩訶婆羅多》等做為架構,神祇之間的起落與互動關係錯綜複雜、小故事穿插特別多… 如果只翻譯卡牌上那幾行字?! 恐怕落入按錶抄課,太過粗淺之嫌,這真的能助人了解博大精深的印度教或印度文化嗎?曾經從事過出版社編輯多年的我,對於「粗淺帶過」的態度,心裏有些過不去。左思右想,既想要回到分享的初衷,也覺得對印度文化有研究興趣,於是,靜心沉澱了幾天。
我可能會出錯,也可能對落得資料不足、欠缺通盤理解,但我不是以學者的姿態來撰文與翻譯這副牌卡,我的角色是一位熱心印度文化而且想分享訊息的愛好者,如此而已。
最新的決定是:動手做吧,盡其力而後自在,如果想太多,什麼事都動不了的。
「印度神祇卡」來了
「印度神祇卡」(gods and goddesses) ,是由位在美國加州的曼達拉(Mandala)出版社出版,一共有52張卡,每 一張是一位印度教的神祇,翻閱這副牌,等同進入印度教殿堂的大門,或者更精確地說,是一場窺看印度教古文明的朝聖之旅。如果一個人嚮往擁有更多的才藝與智慧,可以尋求辯才天女Saraswati 的靜心協助,得到祂的祝福;如果想要為生活移除障礙,行事順遂,就要求教於象頭神Ganesh的幫忙了,依此類推。
在譯牌過程,貼文順序並非依照神祇的功能職掌或聲名大小,而是依英文名稱的字母排列,方更查詢和讀取。看到這裏,
可以往下一篇進行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