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們的印度之旅,來到了國際觀光勝地:果阿(Goa)海灘,再次,遇到許多帶小孩來海灘度假的外國家庭。這些家庭可能來自英國、義大利、南非、俄羅斯等,也有少數印度本地的中產階級年輕夫妻。


 



曾經在印度普那住了六年,那時每年冬季我們都會抽空到果阿離普那約8小時車程的海灘度假勝地,好好地放鬆一下。


 




圖:孩子在沙灘展現驚人的創造力。


 


兒子小光不到一歲就有機會在海邊玩,因此對於沙灘、自然和廣闊空間的融入,非常即時、放鬆、天真,馬上就進入狀況,完全不需要暖身。玩沙、玩水、跑跳……,因為放鬆,與人互動變得容易,他的害羞可以暫時擺一邊 ;旅行異地,必須使用外國語言,他學過的英文不得不拿出來用,簡單的英文應對難不倒他,甚至在表達個人創作品時,他的英文更是滔滔不絕。


 


再次我體認到,旅行是一所學校;學習,不一定要侷限於教室。


 



一個遍佈綿密細沙的沙灘,你會如何去享受、去玩耍? 我們在海灘待了8天,每一天,小光都玩得不亦樂乎,直說:「明年還要再來!」。每天在海灘的活動就是堆砌/摧毀沙堡、追逐海浪、曬太陽、沙灘漫步。每天的活動都大同小異,但孩子的心情好像天天刷新,用著新鮮的態度來看待每一天,於是每一天的海灘度假,都過得津津有味。


 


我在小光身上同時看到了「創造力」和「破壞力」兩種特質。看似空無一有的沙灘,總是築起高聳的沙堡, 被護城河所圍繞,也有連結外界的木梯,然後插上枯樹枝當作沙堡的旗子。這座沙堡在每天離去前,會被快速地摧毀、敉平,與創造相同,那也是他最愛的片刻之一。記得在台北玩建構火車鐵軌、車站的大工程時,他總是喜歡搞破壞的角色,讓隊友氣得冒煙。





圖:這片乾淨海灘是孩子們的天堂。


 


海灘過了下午4點,陸續有小小朋友出現在附近,這時可以看出小光的社交、交友態度。小光一開始是怕生的,初見面的小朋友,他可以借出工具,但希望和他們可以有各自領域,不希望他們「干擾」到既有的沙堡建築,除非經過三五天混熟了,比較可能一起創作。




 圖:活潑大方的菲杜斯。


 



有一天,來了一個超活潑的小孩,唏哩呼嚕地說了一拖拉古不是英語的外語,我們完全聽不懂,聽來像俄羅斯語,接著他開口唱一首流行的舞曲:” I love you baby…… “ 中氣十足,完全巨星架勢,一點也不怕生。



 


俄羅斯小孩又說了一堆外語,我們只弄清楚他名字是:菲杜斯。在離開之前,菲杜斯在小光的沙堡外圍畫了一堆蜿蜒又彎曲的線條,和沙堡形成一個奇特的圖像,彷彿是沙堡連結到外界的道路圖。




圖:小光的沙堡和菲杜斯的連外道路創作。


 


奇特地,小光並不排斥菲杜斯,還問我們:「明天菲杜斯會不會再來? 」我們大人則開始動動腦,試圖從沙灘作品去解讀孩子們不同的個性……只是,這些都是小朋友不經意的創造力,每一次創作都不同,或許我們大人們真的想太多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artaAstro 的頭像
    NartaAstro

    Narta Astro 部落格

    NartaAst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