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新世代靛藍小孩是一批氣場呈現靛藍色靈光的小孩,帶著高度敏銳感覺的新人類,他們來到這世上有特別使命,旨在利用天賦的禮物,協助所有的人以更自然的方式達成自己的生命目的。靛藍小孩們具高度創意,直覺性強,因其獨特性且某些不符合常規的行為模式,常被貼上過動症或注意力缺乏症的標籤,而被強迫要吃藥。 編按/摘自「養育新世代靛藍小孩」/朵琳芙秋 博士著


 


在三天親子營裏,遇到幾對靛藍小孩與父母的案例,小孩的年紀從10多歲青少年到20來歲青年都有。進入團體之前,已經跟幾個靛藍孩子相處了一段時日,發現他們本身都有高於一般人的敏感度,甚至預知、直覺的能力。當他們與你熟悉、信任你之後,表達的內容非常直接與坦白,完全沒有社交包裝;但另一方面,因著本身情緒的灰色地帶受到刺激,原本對外敞開與信任的能量會馬上內縮或大轉變,判若兩人。


 


情緒轉變時出現的封閉或無法駕馭,使得靛藍小孩關起與外界的連結與溝通,連親近的家人也束手無策。靛藍小孩因此被分類為特殊孩童,由於是特殊兒童,等於是異類,有著過度叛逆、不守規則、過於自我、過於安靜,或過動等症狀,很容易地被診斷要使用藥物來控制。但是在決定用藥之前,不能忽略的是,服用藥物將抑制大腦活動, 長期服用會讓人變笨、手腳不靈活,也因藥物上癮後遺症,體內器官累積過多毒素,這是筆者家人親身的經歷;另外根據朵琳芙 秋 博士指出,藥物也許讓小孩順從、變乖了,藥物同時也壓抑了孩子的直覺、靈通能力和戰士的性格


 






圖:大人如果能接受靛藍小孩,也等於接受內在的靛藍小孩。(提供/fotosearch.com)



 


團體進行中,發現過動症的孩子需要大量的體能運動、活動刺激,而自閉症、遲緩兒則需要非常非常多的耐心和鼓勵。前提是,這些小孩通通需要父母(師長)長期的陪伴,以建立安全感與信任度,透過信任與安全,他們才願意藉著與信任的人互動,去連結到外在的世界。


 


因此父母(師長)對待孩子的態度,變得非常重要,如果父母(師長)內在是健全穩定的、心態是敞開的,那麼面對靛藍小孩的教養,會容易得多;如果父母本身也承載過度、身心不健全,就很難去教養靛藍小孩,因為聰明且具挑戰性的靛藍小孩都會問:「大人都管不好自己,憑什麼來管我們?這時候適當的外援是必要的。這裏說的外援,是希望大人透過身心靈的療癒方式,或自然的另類療法,讓自己回歸內在的資源與穩定。



 


在烏來三天的親子營所嘗試的身心靈療癒方式,著重在創造一個靛藍小孩親子族群的支持性團體,如同靛藍小孩和他們父母的一個社群的前身,在這個團體裏,利用肢體伸展活動去導引情緒表達與紓壓;針對父母部份,則採用諮詢和家族排列療育的方式,幫助父母在親子生活互動中,帶入更多的了解和覺察。


 


這次團體,由於靛藍小孩與父母共同參與的案例只有四組,另外幾個小孩的父母皆因不明因素缺席,少數的案例並不能概括所謂靛藍小孩的成長特質與面向,未來,可利用來開發潛能的教養方式,或者支持與陪伴的課程也尚待規畫和進一步的實驗。


 


我必須承認短期內遇到這些靛藍小孩,是很大的挑戰,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是很棒的研究案例,似乎有一些發現、也有一些觀察,卻沒有答案或結論。如何教養、照顧靛藍小孩,星座命盤並沒有辦法樣本化、類型化,我傾向於把每一個小孩、每一張命盤,或每一對親子關係,都當做獨特的案例看待,這次的親子營彷彿是某一個場域的開端,或是通往某個路徑的一扇窗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artaAstro 的頭像
    NartaAstro

    Narta Astro 部落格

    NartaAst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