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緣際會,我進入一個身心靈團隊,共同促成了一個在烏來三天靛藍小孩的親子營團體。我的工作是在成長團體中,協助父母(家長)發現他們靛藍小孩的才華潛質,以及身心健康的注意事項等。


 


什麼是「靛藍小孩」?


 


藉用朵琳芙秋養育新世代靛藍小孩(生命潛能出版) 的定義是:


 



「新世代靛藍小孩是一批氣場呈現靛藍色靈光的小孩,帶著高度敏銳感覺的新人類,他們來到這世上有特別使命,旨在利用天賦的禮物,協助所有的人以更自然的方式達成自己的生命目的。


靛藍小孩具高度創意,直覺性強,因其獨特性且某些不符合常規的行為模式,常被貼上過動症或注意力缺乏症的標籤,而被強迫要吃藥。」








圖:你的生活周遭有靛藍小孩嗎?  提供/  fotosearch.com



 


在我們生活周圍,靛藍小孩在很多時候等同於身心障礙的孩子,或被稱為特殊孩童。


 


籠統說來,從星座命盤的研究中,我接觸的這群靛藍小孩有較強的天王星、海王星特質,也就是高意識層次的思維,他們所想的、感興趣的事物跟世俗世界的活動,有一段距離。比如說靛藍小孩選擇做某些事的出發點通常不是為了安全感,或是要拿較高的分數,而是因為自己喜歡、有興趣,也就是說活在自己的理想層面/生命目的裏。這些小孩通常在學校沒有好的成績表現,那很正常,卻不代表他們沒有其他的才華潛能,這一點是父母 和 老師們特別需要注意的。


 


我對星座命盤的解讀,主要是用來與父母分享,讓父母看到孩子除了學校分數以外的才華潛能,但還是不敢確定這可以為這些靛藍小孩帶來何種幫助。


 


我發現靛藍小孩的父母們,也有自己在日常生活和生存面的困難與迷思,其中 包括援助較少的單親父母。在要求父母(家長)和老師去支持小孩的才華潛能時,首先也要了解,這些父母、老師們在孩童時代,是否也受到他們父母的支持? 每一個人的生命模式大都是拷貝自本身的父母,如果父母(家長)自己也是辛苦摸索長大的例子,他們會選擇支持小孩去發展才華潛能,還是寧可要小孩去讀更高的文憑和拿更多實用的證書?


 


父母通常擔心的是這些小孩成年之後,要如何安身立命、賺取生活所需。父母著眼的是安全感,靛藍小孩想要的是理想。 安全感與理想,一定是相互衝突、背道而馳嗎? 有一本日文翻譯書「半農半X(天下文化出版),作者提到自己用一半的精力去賺取生活所需,另一半的精力去經營本身的興趣農事,平衡了現實與理想的兩難。做為父母的人,是否也可以試著想一想,可不可能幫靛藍孩子們找到「半農半X」的模式?


 



可不可能幫助他們以建設性的方式去引導出他們的天份,而不是只要他們聽話或順從? (待續)
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rtaAst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